「兩名歐洲人在台灣相遇戀愛,就像是個童話故事一樣。」
—— 《我想要你記得_ 》導演 羅曼柯杰特
法國新興創作導演 羅曼柯杰特 (Romain Cogitore) ,執導的第二部長片作品《我想要你記得_ 》(Territory of Love),為台法聯合製作電影,於高雄電影節首映。劇中講述個性截然不同的一對法國男女,在台灣相遇、相愛,卻因突如其來的病魔,逐漸面臨生命困境與愛情難題的故事。
羅曼柯杰特於訪談時說,電影為真實故事改編,他將友人的親身經歷化為創作靈感,費時五年構思、編寫劇本;除編導工作外,他亦親自擔任攝影師掌鏡拍攝,並兼任剪輯、片尾曲作詞等多重角色,付出極大心力,試圖重現第一次聽見此故事時,內心的悸動與感動。
深藏多年的想法,源於女性友人的親身經歷
「在這兩個小時裡,她邊講邊哭,我也邊聽邊哭。」
「在這個故事裡,充滿了許多矛盾和對比,同時我也看見了愛一個人時,那種掙扎的情緒。」導演羅曼表示,電影想法來自於女性友人與其前任的經歷,當他初次聽見友人分享時,過程鉅細彌遺、極富情感,令他備受感動,也因此,在他心中悄悄埋下靈感的種子。
「我覺得這部電影感人的地方在於,當她在講述這個故事時,其實過程是相當艱辛、痛苦的,但電影卻以非常美好的方式重新詮釋,讓觀眾看完電影後,也能將故事反射在自己的感情關係裡。」
長達五年的編劇工作
「我認為最困難、又最漫長的就是寫作階段。」羅曼說,光是訪談階段,他就紀錄了高達100頁的A4紙張,並試圖從中整理出完整脈絡,讓觀眾明白故事間的關聯性,將3-5年間的經歷,濃縮在一部電影裡:「我把這些真實故事攤開來,像在電腦上剪接一樣,進行排列組合,重組劇本結構。」
而有時,配合劇情發展,故事情節也會有所調整。如片中男主角於婚紗店試婚紗時,不慎失禁那場戲,實際上其實是發生於餐廳,對此,導演解釋:「我選擇在婚紗店拍攝的原因,除為劇情進展因素外,另一方面,也是因為歐洲並沒有婚紗租借這件事情,所以這對歐洲人來說相當特別。」
「人生由一連串未知的事件所組成,是沒有秩序、一團混亂的。
編劇的任務,就是要把這些事件通通串起,變成有意義的故事。」
親自掌鏡,創造宛如「萬花筒」般的視覺層次感
「我不喜歡躲在螢幕後面看演員表演,
我喜歡跟著演員,就像在跳舞一樣,跟著演員一起跳舞,
彷彿走進了演員身體裡面,我自己也成為了電影的一部份。」
「我想找到與演員之間那種『凝聚的力量』。」提及擔綱攝影師的原因,羅曼表示,當導演親自掌鏡時,不僅能快速掌控拍攝局面、節省時間成本,也能創造出更多影像細節。如片中多次出現窗框元素,即是他依現場空間二次框景,以「開窗」象徵角色溝通管道,賦予畫面更多伏筆與寓意。
問及參考的電影,導演說,自己雖然很喜歡導演楊德昌《一一》的視覺表現、達頓兄弟 (Dardenne) 的手持運鏡,及昆丁塔倫提諾 (Quentin Tarantino) 的攝影機運動,但他仍盡量避免刻意參考大師作品:「如果只是一昧地模仿他們,那我永遠也無法變得跟他們一樣好。」與其四處參考而受限,他更傾向跟隨自身心意,找出屬於自己的影像語言。
這次,他試圖以「萬花筒」的視覺概念,由近而遠,表現影像層次感:「電影前段,我大多使用手持攝影機,捕捉女主角的特寫鏡頭;但當男主角生病後,鏡頭則轉為不斷拉遠,甚至延伸至非常遼闊的自然景觀。」他也藉不同場景,呈現歐洲、台灣的四季氛圍,形塑極具層次的鏡頭語言。
35mm鏡頭呈現寫實氛圍
「拍片時就跟軍隊一樣,為了把握時間,我選擇使用小台攝影機拍攝。」由於拍攝日程僅12天,為講求效率,導演大多使用體積較小的Sony F5,搭配35mm及50mm鏡頭拍攝。但在拍攝較廣畫面時,則改以Sony FS7,另外捕捉自然空景,避免耗費多餘時間成本。
其中,35mm鏡頭更是導演的心中所愛。羅曼認為,35mm鏡頭最貼近人眼所見,其輕巧、機動性高的特性,也使他在掌握影像情緒的同時,便於控制拍攝現場。因此,無論是拍攝前作紀錄片,還是新作《我想要你記得_ 》時,他皆堅持使用35mm鏡頭,呈現電影最真實的樣貌。
移軸鏡頭詮釋內心世界
「我必須找出一種電影的語言方式,將真實地點,轉化為心理層面的空間。」
片中,男主角擅長透過「地點記憶法」,以真實地點對應心理空間來儲存記憶。當他在回憶心中地點時,羅曼即透過移軸鏡頭 (Tilt-Shift Lens),呈現如眨眼般模糊、傾斜的視覺效果,區別與現實的差異,令觀眾不禁思索何謂現實與虛幻,增添神秘氛圍:「這不是正常視覺會看到的畫面,所以我才選用移軸鏡頭的表現手法,作為轉換的方式。」
► 延伸閱讀:魔幻鏡頭呈現寫實題材——《B面人生》導演的現代浮世繪
跨國製作電影,對台印象與難忘拍攝經驗
「我總是把我最喜歡的地點,放進我的電影裡。」
回想初來台場勘時的經歷,羅曼坦言對高雄「一見鍾情」:「可以在這麼小的城市裡,同時看見大海、港口和許多歷史遺跡,令我印象深刻。」其中,又以森林最具代表性,他說,與歐洲整齊劃一的孤獨樹林不同,台灣森林自由奔放,蘊藏著許多動植物,生命力旺盛,十分「狂野」。
而在初剪階段,剪接師原打算以夜市場景開場,但對從小生長於法國山區的羅曼來說,山就是他的根基,因此,他仍堅持從山出發:「許多歐洲人對亞洲都會有個既定印象:人潮壅擠、蜿蜒巷弄、長長的街道等,但我不想重複這些印象,我想要從森林場景開始,再慢慢走進這個城市。」
黑夜爭吵戲的挑戰
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,羅曼回憶:「我覺得最難的是第一天第一場,男女主角在黑夜中爭執、尖叫的那場戲。」兩人首次對戲,為使男主角表現出「野獸出籠」的震撼力,演員和劇組皆做了許多準備,包括語言、燈光、鏡頭運動等,試圖將情緒堆疊至最滿。
「當時天氣很熱,我們把冷氣通通關掉,小小空間裡擠滿了人,其實現場是相當緊繃的。」羅曼說,這場戲是長鏡頭,情緒必須是連貫、循序漸進的;而當演員入戲太深無法抽離時,導演也要適時安撫、控制他的情緒:「那幕非常難拍,兩人默契就像真正的情侶,順利拍完這幕後,當場就確定這部片可以成了。」
► 延伸閱讀:《我想要你記得_》監製王琮談跨國製作:台灣電影如何突破困境
「可以在台灣拍片,與台灣的劇組合作,我覺得這段經驗真的是非常美妙。」
本片除在台取景外,劇組成員也大多以台灣人為主,導演羅曼表示,自己因這部電影真正認識了台灣,而這次的拍片經驗,更使他對台灣劇組的細心與專業大開眼界。
以與美術指導的合作為例,在法國拍片時,常因工作壓縮、時間受限等問題,較少先繪製好場景圖,造成原定該拍攝場景,最後無錢可拍的窘境。對此,他特別感謝台灣的美術團隊,在拍攝前期早已準備好場景圖,確保畫面的精準性:「這是我第一次在拍攝之前拿到場景圖,令我非常感動。」
羅曼說,在法國小成本製作電影相當不易,因此能與台灣劇組合作,令他十分愉快:「我很開心這次能來到台灣,與一群專注投入這部片子的人一起工作。」對於台灣的觀眾,他則表達謝意:「我很感謝那些已經看過電影的人,甚至映後還有人來要簽名,這對我而言,是非常無法想像的事情。」
同時,他也鼓勵還沒看過的人,能抱持著一顆好奇的心,來看這部台法合作的電影。
《我想要你記得_ 》電影預告:
《我想要你記得_ 》幕後製作:
推薦閱讀:
DC TALKS專欄|父予子的深情家書——《范保德》導演蕭雅全專訪
DC TALKS專欄|《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!》導演蘇三毛專訪
TALKS:羅曼柯杰特 | 採訪:劉家寧 | 紀錄:黃鈞浩
攝影:蔡岳峻、童依凡 | 圖片提供:光譜映像